“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5-07-09 分享:
近年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有的地方对传统产业重视不够,认为传统产业是“落后产业”,盲目追“新”追“热”;有的地方简单地将传统产业与“高耗能”、“高污染”画等号,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传统产业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在推动经济发展实践中顾此失彼,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要认识到,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主战场,绝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落后产业”、“低端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一般具备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等属性,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基本成熟。在我国31个制造业大类中,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黑色金属等20余个行业的传统产业属性相对明显。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在纺织、轻工、钢铁、石化等领域占据较大的规模优势,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传统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例如,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产量和出口量持续领跑,在高端面料、智能化纺织设备等领域不断突破,具备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又如,我国轻工产品以其种类齐全、性价比高而畅销全球,空调、冰箱、洗衣机、钟表、自行车等轻工产品产量世界领先。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不仅促进了外贸增长,更成为维护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和战略安全的基石。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民生保障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服装、家具、电器等产业,直接关系到14亿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传统产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仅纺织服装和轻工业就带动数千万人就业,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传统产业完备的配套能力和产业转换能力,展现出强有力的韧性,能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重要物质保障。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完备的纺织产业链迅速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在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并通过供应链联动和技术外溢效应,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装备等必要资源。例如,高端装备制造依赖于精密机械加工的成熟经验,新材料产业依托于钢铁、化工等基础产业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国家积累了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基础,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完全可以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甚至能够衍生出新兴产业形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传统产业是稳增长的“压舱石”。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任务更加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重视发挥传统产业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依靠工业投资进而带动总投资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传统产业供给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有效刺激内需市场。总之,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因势利导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完全能够实现产业焕新,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详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文章《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