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动态>> 科技创新
精准“医治”护航“国脉”——工程材料研究院“含缺陷管道评价修复”技术创新创效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1     分享:



护航能源国脉——工程材料研究院

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技术

创新创效纪实

4月18日,200套由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用于修复大口径输气管道缺陷的X70钢级薄壁B型套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准备。

近年来,随着管道建设水平的提高,我国油气管道干线已超过16万公里,其中,X80钢级管道里程位居全球第一。作为关系能源的“国脉”,管道的安全与环保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避免管道缺陷引发重大甚至灾难性后果,工程材料研究院针对我国高钢级管道完整性关键技术缺乏的状况,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历经20余年理论与试验研究,攻克了“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关键技术,开发的X65/X70高钢级薄壁B型套筒,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这项创新成果累计开展评价3万余次,修复损伤1000多处,为我国油气管道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

紧盯需求

聚智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X70钢级B型套筒施工安装现场)


管道输送具有连续性强、安全性高、投资少等优点,但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管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损伤,不及时维修,就可能发生油气泄漏、爆炸等恶性事故。如何科学处理在役管道损伤,是管道运营企业和专业科研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

“受输量、投资、工期、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限制,不可能也不需要对所有管道缺陷进行维修或更换。”工程材料研究院杨锋平博士说,检测到管道损伤后,首先应进行安全评价,并计算其剩余强度,选择那些无法继续服役的高危缺陷进行修复或换管作业,既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又可节约维修成本。

近20年来,以西气东输工程为标志,我国油气管道干线建设呈现出“长距离、高钢级、大口径、高压力”等特点。为探寻此类管道环焊缝损伤评价的新方法,2018年,工程材料研究院集中优势力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采用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全尺寸试验等先进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X80管道环焊缝断裂评估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的进步。

经评估认定的管道高危损伤,如环焊缝缺陷、管道裂纹等,国际上通常采用换管和全封闭钢质B型套筒两种永久性修复方式,恢复管壁缺陷处承压强度。由于换管修复仅天然气停输排空一项的损失就高达几百万元,而且严重影响下游用户用气,因此,B型套筒成为经济、安全修复的首选。

国内之前采用的Q345低钢级B型套筒,存在壁厚较厚、现场焊接工作量大、易出现角焊缝缺陷等问题,2018年,工程材料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高钢级B型套筒开发及应用关键技术攻关。

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验、分析与改进,成功研发出性能优异的X65/X70高钢级薄壁B型套筒,并形成了配套的焊接、焊后热处理以及无损检测等关键技术,制定了B型套筒产品行业标准,使我国高钢级管道修复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2

搭建桥梁

加速快跑促进成果转化

(X70钢级B型套筒施工安装现场)


为实现从研发到产品应用的跨越,工程材料研究院在明确成果转化任务、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对“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项目,实行了“科研创新-市场推销-售后服务-标准化”一体化运作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难,主要难在信息不对称。要让科研成果与工程应用结合,必须在研发单位与用户之间搭建起双向对接的桥梁。”工程材料研究院科技处处长林凯说,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项目团队在潜心钻研持续攻关的同时,坚持定期与油田、管道公司、生产厂家等,开展技术交流、介绍项目进展、了解客户新需求、解答各种质疑,确保研发与新成果始终紧贴工程应用实际。

作为中国石油最早开展管道安全评估研究的单位,工程材料研究院2000年就制定了国内首部《含缺陷油气输送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2017年,“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项目团队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标准进行了第3次修订。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错边、斜接、分层等缺陷的评价方法。科学且权威,使该标准在行业内被更广泛地应用。

“X65/X70高钢级B型套筒及配套技术刚研发出来时,不少用户是持怀疑态度的。”陕西省劳模、工程材料研究院首席专家刘迎来介绍说,由于一些研发工作是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里完成的,而油气管道沿线情况复杂多变、环境恶劣,用户担心新技术、新工艺存在安全风险。

为打消顾虑,工程材料研究院决定用事实说话。2020年6月, X70钢级薄壁B型套筒被应用于中缅管道环焊缝缺陷修复,在管道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项目团队对修复处进行了严苛的实物试验和解剖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新套筒所有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完全可以有效保证管道安全服役。

目前,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技术已在长庆、新疆、塔里木、煤层气公司等多家油气田以及国家管网集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

探索前行

持续提升品牌盈利能力

(X70钢级B型套筒内压加弯曲试验现场)


“实践证明,创新研发的管道评估及修复技术既可保障管道运行安全,又能科学地节约管道维修维护成本,是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最佳方法,管道公司非常信任我们。”工程材料研究院院长助理张鸿博说。

管道缺陷评估包括确定缺陷的性质、几何尺寸、受力情况等。作为平衡管道运营经济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科学严谨的评估与筛选,可减少90%以上的修复工作量,并能每年节约数以亿计的维修费用,因此,备受油气田和管道公司青睐。目前,在国内重大管线缺陷评价领域,工程材料研究院的技术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大量试验及工程应用数据显示,被评价为必须进行修复的管道高危缺陷,采用B型套筒补强技术比更换管段修复可降低成本60%~85%,并且修复后管道的安全性与换管相当。

工程材料研究院结合我国管道建设技术与工艺特点,开发的X65/X70高钢级薄壁B型套筒,壁厚较传统产品减少19%~30%,现场组装及焊接工作量降低约20%,套筒质量完全满足各种复杂特殊地理环境管道的缺陷修复,有效加快了大口径高压长输管道在线修复技术高钢级发展的进程,对保障管网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20余年聚智创新和攻坚克难,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技术已被业内认可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这为我国管道运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工程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罗金恒表示,虽然此项目已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1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拥有了30余项专利授权和15项软件著作权,但项目团队却并不打算止步于此。

为满足油气管道进一步发展和高效安全运行的需求,项目团队将在现有成果之上,开展管道智慧评估、智能修复等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高钢级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方法,继续为管道安全服役做好技术支持,主动预防影响公共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发生,让“国脉”更加畅通无阻。

1

创效故事 

以技载道  善作善成

(2020年6月,X70钢级B型套筒首次在国内成功应用)


2022年3月,工程材料研究院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成功中标福建LNG压力管道焊缝服役适用性评价项目。至此,该研究院已连续3年成为中海油管道缺陷评估服务商。

在役油气管道无论是常规检测出的缺陷,还是突发性事故的抢修,都需要专业团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和工艺对高危缺陷进行修复。

近年来,工程材料研究院坚持把市场作为“生命工程”,以技载道,善作善成,为我国管道安全、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021年7月18日,该院“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团队接到通知,有输气管道出现褶皱,现场急需技术支持。

在院里统一安排下,高级工程师张良于当日深夜11点赶到现场。在仔细询问、勘查后,及时采用管道评估技术对缺陷进行了安全评价,解决了现场的燃眉之急。

由于褶皱出现在管道本体,张良结合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有理有据地建议进行换管处置。管道公司欣然同意,并决定加强与工程材料院的合作,携手解决褶皱、屈曲等管道本体变形缺陷修复难题。

“管道安全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决策的关键时刻!” 提起6年前的那次经历,该院高级工程师杨锋平深有感触,当时,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输气管道抢修换管作业的最后一道焊口顺利完工,但无损检测却显示环焊缝存在缺陷。返修或割口再焊接,都将严重影响下游恢复供气的时间。

在抢修指挥部的决策会议上,一直盯在现场杨锋平主动请缨:“有些缺陷并不影响管道运行安全,先用我们的技术对焊缝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返修。” 

很快,结合施工、检测等数据,对缺陷处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剩余强度计算显示,现有缺陷无需处理,管道可以安全通气。

为确保万无一失,指挥部立即邀请国内7位知名专家进行审核。专家一致认为结论正确可行。至今,这段修复的管道再未出现故障,实现了安全、质量、效益并举。

“以前管道公司不了解安全评价技术,对检测出的超标缺陷全部进行修复,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杨锋平博士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一情况后,加大了技术营销力度,效果十分显著。

2019年,“含缺陷管道评估修复”团队,对南方一家管道公司排查出的164道环焊缝隐患,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仅有8道是不可接受的缺陷,需要进行处置,其余均可在管道设计压力下安全服役。

对于要维修的缺陷,项目团队从专业角度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高钢级薄壁B型套筒修复技术,特别是应对角焊缝开裂等难题的优势,并详细制定了施工方案。成功实施后,这家管道公司的维修成本较上年下降了80%,并与工程材料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应用者说



川庆钻探苏里格项目经理部 (地面工程部经理)钟源:

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工程材料研究院开发的修复补强技术,在我们项目部辖区的高风险集输天然气管道进行了修复作业。此后,辖区集输管道失效事故显著减少,对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该技术不动火、无需停输放空天然气和氮气置换,作业周期短,综合治理费用低,我们计划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  (管道科技术人员)张羽伟:

酒泉输油气分公司所辖的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重点油气管道工程,均采用工程材料研究院研发的“含缺陷管道评价修复”技术,配合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应用效果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为我们的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南京维抢修中心 (应急抢修科科长) 王继坤:

2020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工程材料研究院研发的管道缺陷修复技术及相关产品,相继在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位于陕西、宁夏、甘肃的9处地方,进行了环焊缝缺陷修复作业,现场焊接用时比使用其它常规产品节省27%,有效降低了现场劳动强度和焊接开裂风险,提升了套筒焊接质量,为我们的高钢级大口径管道环焊缝隐患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国家管网西南管道公司 (管道科科长)王明波:

2020年6月18日,国内最高钢级X70薄壁 B型套筒及其配套技术,在中缅天然气管线首次现场应用,严苛的实物及解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满足GB/T 9711、GB/T 31032等标准要求。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应用,西南管道计划在后续B型套筒修复中,50%采用这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